博物馆的灯光普遍偏暗其实有着多方面的因素,总体来说可以划分为两个层面,一个是博物馆本来在设计上对于灯光的主观考量,另一个是现阶段我国博物馆展览用光的技术水平。
从第一个层次来说,博物馆的灯光设定其实是基于很多因素的综合考量,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博物馆展品当中存在着一部分有机质文物,如果长时间受到有害光照射的话,久而久之会对文物本身产生损坏。
这个问题回到博物馆用光的层面上,为什么博物馆普遍禁止用闪光灯拍摄呢,原因也在于对于文物的保护上。第一个是因为光线中的有害光对一部分有机质文物具有破坏性,比如古书古画也会受到有害光的影响。当然这个影响的效果并非是立竿见影的,但是通过长期的日积月累,这种影响的效果是显著的、不可逆转的,所以说出于 文物保护的这个角度,博物馆展览一般禁止强光直射。第二个是因为以前很多都是热光源,长时间直射的话可能会导致温度升高,这种情况下一些书画类、丝织品类的文物就容易发干,因此在那种情况下所形成的博物馆展览灯光设计其中一点就是不能直射。但现在这种情况已经改善很多,从全国大多数博物馆来看,用的都是冷光源,像LED之类的,就避免了这种情况的发生。
第二,博物馆展览为了营造出良好的观展氛围,通过明暗对比突出文物本身,在光线的设计上会有强弱之分。
就现阶段来说,我们国家大多数博物馆在用光设计上给观众的直观感受就是特别的暗。这其中一部分的原因还是出自于对于观展者观展感受的一个考量,还有一个是为了突出主题,其中可能更重要的是,通过光线明暗的对比,让观众能够更加直观、更加清晰得看到文物。然后再通过一些散射光、聚光灯等对重点文物进行突出展示,这是现阶段来说我国博物馆展览普遍来说对于用光明暗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目的。除此之外,有时也会考量到文物本身的创作背景,比如在古代是没有电灯的,因此古人无论是在写词作赋,还是吟诗下棋的时候都是在自然光或者火光照明的情境下进行的,这种情境下的光线本身也不会特别明亮。因此在博物馆策展的过程中,如果需要营造出属于某一个朝代的情景,让参展者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特定的氛围,在灯光的设定上也会有诸多的考量。
从第二个层次来说,就现阶段我国博物馆展览用光的技术水平而言,我个人觉得中国可能大多数博物馆对展览中的用光都不是特别的重视,光线设计大多是作为一个展览中最后完成的一个附属品。但从我接触到一些国外的博物馆,他们对光的使用特别的精细,包括他们对于自然光的运用,在一个展厅中,对于每个光的使用都是精益求精的。
来源:知乎